珐琅杯记载的峥嵘年月
发布时间:2025-04-20 11:33:01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
在陕西省西安市渭电社区文明服务站赤色藏品展上,曾展出过一只白色珐琅杯。在很多布满年月痕迹的老物件中,这只珐琅杯显得普普通通,直到笔者见到它的制造者——原西安珐琅厂员工胡双印,以及它的所有者——志愿军高炮第542团老战士李世斌,一段抗美援朝战役后勤出产的往事被他们娓娓道来。
1950年10月5日,第19兵团第63军作为第二番入朝作战部队,受命调往山东邹县集结待命(次年2月入朝,后参与第五次战役)。在此之前,第63军驻陕西三原、耀县等地,背负拓荒建造、建筑铁路及剿匪等使命。
就在部队主力转进山东不久,留驻陕西的第63军留守处接到上级指示,要求兴办一所珐琅制品厂,为志愿军出产日用和医疗珐琅器皿。留守处随即遴派邸聘之、邸林杰、马儒英等12名官兵,以部队拓荒出产所得的20万元为开办经费,在陕西西安准备建厂。
场所是建厂的根底。为了赶快“安家落户”,筹建者们在西安小东门外中兴路上寻得一片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院子。这儿曾开办过一家私家织布厂,因经营不善早已歇业。院内荒芜破落,乃至一些房顶呈现陷落。考虑到距陇海铁路较近且租金廉价,邸聘之等协商决议厂址就选在这儿。西北地区第一家珐琅企业——我国公民第63军后勤部出产科所属西安珐琅厂,就此诞生。
拿惯了枪杆子的武士,面临珐琅烧制却犯了难。从西安珐琅厂建厂初期的一份安排架构表上可以正常的看到,排在全厂各部门重要方位的技能研究室所设的规划制图员和技能检查员岗位下方,均标示“需调来”字样;在出产办理科下设的车间记录员及其他不少重要岗位下方,也都标示着“需调来”。为处理要害的人才和设备问题,邸聘之赶赴其时我国珐琅业最兴旺的上海招兵买马。通过不懈努力,不只购买了相关设备,还想方设法请到28名自愿援助西北建造的珐琅工人。这些技能工人到来后,很快成为西安珐琅厂出产的中坚力量。一起,第63军留守处也从其参与的公私合营三原凤利铁工厂选调了一批主干驰援西安。这其间就有年青的铁工厂学徒胡双印,后来他生长为西安珐琅厂领导和该范畴闻名专家。
在处理了场所、厂房、设备、人才、工艺等一系列难题后,西安珐琅厂总算在1951年下半年试制面盆成功,正式运营投产,次年注册第一个商标“白鸽”。与此一起,该厂出产的珐琅杯、食盆、饭碗等,开端连绵不断供给朝鲜前哨部队。这些珐琅用具,很快成为志愿军官兵战地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由祖国慰劳团带给志愿军官兵的慰劳珐琅杯,白色杯身,天蓝色滚边,展翅的白鸽翱翔在广场上空,高耸的华表高高屹立,杯身上“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或“献给最心爱的人”等字样鲜红夺目,寄托着祖国公民对志愿军官兵的友情和赞赏,成为记载巨大抗美援朝战役的一个特别年代印记。
1952年5月,上级决议,西安珐琅厂由戎行体系移送西安市政府办理,改名为地方国营西安市公民珐琅厂(原戎行人员持续留厂担任办理职务)。虽然从属联系有所改变,但该厂军民共建、保证军需的初衷一直未变。1953年,全厂工业产值到达107万元,产值541吨,有用保证了志愿军各类珐琅制品的供给。同年,该厂特制的40公分飞天饰花反口面盆被作为高标准礼品赠送给访华的朝鲜领导人。1962年,时任厂长的马儒英还赴京参与扩展的中心工作会议,遭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战役的烽烟现已远去,小小珐琅杯所承载的抗美援朝战役的后勤保证故事,将永久流传下去……
- 上一篇: 无敌马桶人
- 下一篇: 和珅VS现代“老虎”:跨越时空的贪腐大揭秘